在加利福尼亚的卡梅尔山谷,一位刚跑完步的女士,发现自己右眼有些发炎。她回到家后,在用自来水冲洗眼睛时,发现一条小虫掉了出来。之后,她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从她的眼睛里又取出了4只吸吮线虫。据推测,她可能是在跑步途中撞上一大群苍蝇时受到了感染。
在纽约,一位被告知可能患有恶性脑瘤的患者,当医生为她进行脑部手术时,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惊喜”:他们看到的不是典型脑瘤的软组织,而是像鹌鹑蛋一样的东西。更令人震惊的是,一条小绦虫从这个“蛋”中钻了出来。最终她被诊断为“猪肉绦虫囊虫脑病变”。
……
无论是吸吮线虫病、绦虫病,还是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们有一个统一的专业名称——
人兽共患病
。
当前人兽共患病流行趋势日益严峻,传染病病原体越过种属屏障感染人类,并在全球造成大面积传播,这对世界各国的生物安全造成持续威胁。我国已将生物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关注人兽共患病,刻不容缓!
何为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兽共患病”,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比较陌生,但一提起鼠疫、禽流感、狂犬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病等,大家肯定耳熟能详,而这些病就是人兽共患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门委员会将人兽共患病定义为“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人畜共患病”概念扩大为“人兽共患病”,即把传染源扩展到家畜和野生动物。
人兽共患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与动物之间能够互相传染传播的疾病,但是,人兽共患病并不是你想得就能得。如果病毒一直在宿主动物身上,人类不去接触它们,就不容易被传染。
图片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微博
美国俄勒冈州一名男子不幸被家中收养的流浪猫咬了一口,48小时后他感到极度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鼠疫感染。根据初步调查,这只猫咪有可能被感染了鼠疫的跳蚤咬过而患病,而这名男子又不幸被患病的猫咪咬到,最终导致感染鼠疫。
至于家养宠物,在接触宠物后勤洗手,并定期为宠物体检,便可防止宠物大面积传染疾病。让我们来看一个足够“幸运”的案例。
一只猫咪一生中只有在初次感染弓形虫以后,才有可能排出含有虫卵的粪便,而且一生仅此一次。我们来设想下,猫咪的主人需要有多么“幸运”才能被感染呢?首先,你得先养一只猫。接着,你家的猫咪排出了猫生中唯一一次被感染过的粪便。然后,粪便在家里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两天以上(弓形虫经过2-5天的孵化时间才具有传染性,而新鲜的粪便不能传染)。这时,你在清理粪便的时候恰巧没戴手套。之后,你又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各种动物可以“亲密”接触。致力于野生动物研究的动物学专家蒋志刚提示:“人类在与动物接触时,要把握和动物接触的分寸,不少动物体内外携带着各种病毒和有害细菌,可以通过和人体的密切接触,如亲吻、抚摸、共寝等传播给人类。”
人兽共患病的元凶
除了我们身边的宠物,人类共患病的传染源还有家养畜禽、野生动物、实验动物等。早在2009年,农业部第1125号公告就公布了26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名录。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5类引起人类共患病的病原体。在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预防,就有患病的风险。
元凶1号:病毒
近日,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一养殖场,发生一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养殖户存栏肉鸡7850只,发病死亡4500只。
一位长期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士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比较容易传播的感染病毒,由于此前出现过动物传染给人,并且有导致人死亡的案例。这类疾病预防较困难,致死率高,对人类的危害严重。类似的病例还有狂犬病、尼帕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引起)、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等。
元凶2号:细菌
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不仅可以在人类之间相互传播,也可以由犬、猫、牛等动物传染给人类。较常见的细菌病有鼠疫、炭疽病、结核病、沙门氏菌病等,主要传染源是鼠类、畜禽及其肉、蛋、奶产品。
201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因未按规定对实验山羊进行现场检疫,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未能切实按照标准的实验规范,进行有效防护。最终暴发了布鲁氏菌病疫情,有27名学生及1名教师陆续确诊感染布鲁氏菌病。
显微镜下的布鲁氏菌(图片来源:《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元凶3号:寄生虫
在浙江,小徐和她的爸爸隔三差五总要到小河里嬉水游泳,之后他俩都出现了发热、皮疹的现象。杭州市疾控中心对小姑娘的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测,发现可疑血吸虫卵,经过培养后,可疑虫卵蜉化出了血吸虫毛蚴。最终,父女两人都被确诊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一种重大传染病,尽管它不会人传人,但如果在急性期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慢性,到了晚期,也有生命危险。
除了以上三个元凶,还有由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真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立克次氏体是一种恶性流行性人畜共患病,以突然发热、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另外,真菌也会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果人一旦感染这类疾病,很难彻底根治。
从源头管控,不必谈“兽”色变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可以通过动物或动物产品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类。而这些疾病需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节肢动物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人类。
普通公众在与健康宠物接触时不过分“亲密接触”,并做到不接触野生动物,以预防为主,正确认知人兽共患病,就不必因这些传染病感到恐慌。
虽然人类与动物传染病之间关系密切,但只要从动物源头加强防控,采用“人病兽防”的措施,便可以减少人际间疫情传播,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
当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免疫预防和提升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对感染或可能引起感染的动物进行适当扑杀。
在日本香川县一个养鸡场内,原本只有33只鸡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但为防止疫情扩大,最终扑杀该养鸡场以及附近农场养殖共约9.2万只活鸡。
专家表示,从源头管控是防控人兽传染病最有效措施,一旦发现禽流感病毒,就应该把相关鸡禽宿主给处理掉,从而阻止病毒扩散。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除了对患病家禽采取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国家有关部门也在持续不断地加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
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控制规划(2012-2020)》中就指出:对人畜共患病的控制要注重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
不久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生物安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在新冠肺炎暴发的严峻形势下,有必要将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人类—野生生物共患传染病,防控动植物包括野生动植物疫情,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泄漏等纳入生物安全法,制定相关条款,以保障人民健康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蒋志刚建议,“应对新形势下的生物安全问题,除了立法之外,还要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执法检查,保证生物安全法颁布实施后,真正保障生物安全。”